天師府

天師府
(天師府, 天师府) 宮觀府第。 道教張天師世居之府第。 在江西省貴溪縣上清鎮。 全稱〝嗣漢天師府〞。 因明太祖易天師之號為〝大真人〞, 故亦稱〝大真人府〞。 為歷代天師起居之所。 宋崇寧四年(1105)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, 元延祐六年(1319)重建於上清鎮長慶坊, 明代洪武元年(1368)移建今址;明嘉靖時曾有大修, 始具規模, 清代康熙年間(1662-1722)府內大部分建築被毀。 現存建築主要為清代乾隆至同治年間(1736-1874)重修。 天師府南朝琵琶峰, 面臨上清溪, 北倚西華山, 東距上清宮二華里, 西離龍虎山主峰十五里許;整個府第主要由府門、 大堂、 三省堂、 萬法宗壇、 書屋、 花園等建築構成, 規模宏大, 是我國現存的古代〝大府第〞之一。 府內建築整座建築以三省堂為中心, 層層迭迭, 甬道貫通。 前部分有府門、 二門、 大堂;府門臨溪聳立, 上懸〝嗣漢天師府〞。 直額, 東西原有〝道尊〞、 〝德貴〞二坊;二門重建於清同治四年(1865), 上懸敕〝靈旨〞匾額, 六扇大門上繪有三對六尊門神, 威風凜凜, 栩栩如生;入二門進大院, 甬道中有一古井, 名曰: 〝丹井〞, 亦稱〝靈泉井〞、 〝法水井〞, 傳為南宋時著名道士白玉蟾奉天師法旨所開;大堂是天師實施道政之地, 堂內懸有清代康熙皇帝御書〝碧城〞和乾隆皇帝御賜〝教演宗法〞匾額, 原置有法臺、 令旗、 朱筆、 兵器以及《麒麟圖》、 《張天師像》。 中部即三省堂, 是歷代天師之住宅, 係明建清修之建築, 為天師府的主體建築, 分前、 中、 後三廳和東西廊房及花牆廂房等;前有院門及影壁;前廳為客廳, 堂中掛有張天師畫像和墨龍穿雲圖, 壁上懸〝道契崆峒〞、 〝仙派名裔〞、 〝納甲周呈〞三匾;中廳堂前與前廳以天溝搭接, 中以磚牆石門分之, 後與後廳以天井廂房連綴;後廳是天師的食宿及生活廳。 順後廳而進則通靈芝園和百花園, 靈芝園內金桂銀桂, 四季飄香;百花園中花草蔥鬱, 古木濃蔭;靈芝園東後側有一樓閣, 名敕書閣乃天師府藏納書籍之所, 閣後有納涼居等建築。 府東味腴書屋, 建於清代光緒二十年(1892), 分前後二進, 前為正屋有樓, 中有天井兩廂, 屋前老桂倚牆, 婆娑作態。 府西法宗壇, 壇內置三殿, 正殿原祀奉道教尊神及天兵天將一百三十八尊, 現改奉三清、 四御及三官大帝等, 左右配殿, 東祀王靈官, 西祀趙玄壇, 壇內十字甬道, 松柏蒼翠, 二株羅漢松, 一雄一雌, 枝繁葉茂, 盤根錯節。 天師府原有殿堂道舍五百餘間, 佔地五萬多平方米, 院落之內豫樟成林, 古木參天, 鵝石鋪道, 古樸典雅, 昔有〝南國第一家〞之稱, 現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, 屬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сделать НИР?

Смотреть что такое "天師府" в других словарях:
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